內需景氣冷,促銷也沒用!品牌直播帶貨轉單關鍵:創造3種價值感

 ​商業周刊專欄

 2025年8月6日

摘要:

1. 台灣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達5.35%,但內需疲弱成為隱憂,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走低,零售業難以有效刺激購買慾望。
2. 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,直播電商作為新興解方脫穎而出,透過創造「情緒價值」吸引消費者,無需依賴傳統促銷手段。
3. 品牌直播主應著重展現價值,透過行為與語言,與觀眾建立情感連結與信任,進而激發購買慾望。

各經濟研究機構陸續公布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,以主計處為例,上半年為5.35%,但下半年預估僅1%。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研究中心主任孫明德提醒,當前應關注的經濟焦點並非關稅,而是「燈下黑」的經濟現實——內需不振才是真正的隱憂。
確實,從7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(CCI)來看,信心持續探底。人們並非沒有購買力,而是暫時關閉了「想花錢」的心理帳戶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零售業光靠打折與促銷,已難以有效刺激購買慾望。
這正是直播電商該登場的時機。

當消費信心下滑,「情緒價值」成為轉單關鍵

在消費信心低迷的市場裡,品牌與其思考「怎麼多送點優惠」,不如轉念問:「如何讓觀眾覺得錢花得值得?」
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(Richard Thaler)提出「心理帳戶」(Mental Accounting)概念:消費者會在心中將金錢劃分為不同帳戶,依照用途設下使用準則,甚至改變對金錢的觀感。
換句話說,我們會預先判斷哪些東西值得花錢、哪些不值得,決策依據不再只是價格,更看重分類後的價值感受。
同樣價格的商品,若在周年慶買到,會覺得撿到便宜;透過直播購買,除了價格優勢,還多了「搶標」的參與感。
這說明:直播電商的本質不只是促銷與交易,更是一個讓「情緒價值」落地的場景。

打造「價值感」的3大關鍵:專屬、參與、故事

在我觀察過的數百場品牌直播中,真正能讓觀眾下單的品牌,從不靠削價競爭,而是透過3種無形價值建構「價值感」:
專屬感:這是專為直播鐵粉準備的
某些保健食品品牌,只在直播中提供平時官網買不到的特定組合,讓觀眾產生「被特別照顧」的感覺。
參與感:這是我一起參與設計、一起試用的
有些品牌在直播前開放觀眾票選產品或地點,甚至由觀眾決定直播主去哪裡開播,使參與者成為產品的一部分,提升認同感。
故事感:這個品牌背後的理念,值得我支持
像新北市農會的小農們,在直播中不只賣水果,也會說明種植過程、價格來源,分享初心。消費者不僅買到新鮮、安心、產地直送的水果,更買到支持本地農民的熱血與情感。
這3種價值感讓觀眾心中大喊「值了!」,進一步轉化為「我有賺到」的心理帳戶。即使價格不是最低,消費者也願意埋單,因為他們看重的,不只是功能價值,更是情緒價值。

品牌直播主是價值展演者

許多品牌經營直播時,最常犯的錯是:「講太多產品細節,講太少消費者的掙扎。」
觀眾並非不想買,卻不知道「為什麼現在買是對的時機、對的選擇」。這時候,直播主應透過行為與語言展演價值,而非重複產品特色:
如何讓生活更省力、省時、省錢?你買的不只是產品,而是對自己的照顧。
怎麼搭配、怎麼拆封、怎麼囤貨?你不只是一般消費者,更是風格達人。
為什麼這樣買更安心、更划算、更值得?你不是貪便宜,而是懂買的專家。
直播將成為一場「價值轉換劇場」,讓每位觀眾在購物中轉化為心中理想的角色。

直播關鍵在於說服對方「你值得被買」

當消費信心低迷,品牌除了促銷與送贈品,也該自問:「我創造的價值,撐得起一筆信任嗎?」
在下半年消費信心探底的此刻,直播電商的真正價值,不在補上折扣的空窗,而在於點燃「我願意」的情緒開關。當品牌讓人說出:「我是特地來支持你」,那才是真正的轉單時刻。

責任編輯:陳瑋鴻
核稿編輯:倪旻勤


文章刊登於商周

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management/blog/3019090

想要了解就醬播提供的價值服務嗎?

讓我們快速探索就醬播的服務

立即聯繫專員為您說明介紹

聯繫專員 了解系統價值
近期消息

 ​2025年7月10日

 ​Meta Conversations 高峰會

Jambo就醬播受邀登上Meta Conversations深圳舞台

在全球數位轉型與跨境電商高速發展的浪潮中,台灣的直播實力不容小覷。 而Jambo就醬播,正是引領這股浪潮進軍東南亞市場的關鍵力量。 Ja...

 ​2025年7月3日

 ​創業者共創平台

樂播科技執行長入選 AAMA 台北搖籃計劃

🎉【重大喜訊】樂播科技執行長入選 AAMA 台北搖籃計劃啦!🔥 這不只是光榮,是全台頂尖創業者才能站上的舞台!AAMA 是由矽谷 AAMA 協...

 ​2025年6月4日

 ​商業周刊專欄

一場只賣120萬的直播,為何Zara砸下3倍成本還覺得賺?

摘要: 1. 面對快時尚直播帶貨走向殺價競爭,Zara選擇反其道而行,花大錢拍攝質感影片。他們不追求高成交,而是透過直播傳遞品牌價值,建立「我...

更多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