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魷魚遊戲》為何能讓觀眾狂追劇?直播主從中能學到的3件事

 ​商業周刊專欄

 2025年4月14日

摘要:

1. 《魷魚遊戲》善用遊戲元素吸引觀眾,並透過直覺的顏色、形狀、人設等符號強化品牌記憶。
2. 對於直播帶貨來說,直播主可學習根據用戶需求,設計出內外部動機遊戲,提升互動與停留時間。
3. 直播選品需分為引流品、利潤品等,搭配不同遊戲策略,增加用戶參與感和品牌歸屬感。

Netflix史上第一個觀看人次破億的影集《魷魚遊戲》,第二季於12月26日播出。《魷魚遊戲2》上線前,台灣超市龍頭全聯砸下億元與《魷魚遊戲》辦聯名行銷,運動品牌PUMA也推出聯名運動服和鞋款,更在高雄駁二碼頭舉辦宣傳活動「1.2.3.高雄人」。

基於「遊戲」也是品牌直播中必定出現的橋段,我們先拆解《魷魚遊戲》撼動人心的原因,再來分享《魷魚遊戲》,可以為品牌直播主帶來的啟發。

為什麼《魷魚遊戲》能撼動人心?這要回歸到遊戲的本質:透過體驗創造參與者與觀看者的感受。根據《遊戲化實戰全書》,遊戲會驅動人的核心動力分為8項:
1. 使命與呼召:訴求利他、自我實現。
2. 發展與成就:訴求克服挑戰。
3. 賦予創造力與回饋:讓玩家投入、共同創造回憶,過程自帶回饋。
4. 所有權與佔有慾:對事物有控制權、擁有感。
5. 社會影響力與同理心: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影響。
6. 稀缺性與急迫感:害怕得不到。
7. 不確定性與好奇心:無法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,因為好奇做出行動。
8. 損失與避免:避免最壞狀況發生。

如果我們把理性vs感性畫成X軸,痛點vs癢點化成Y軸,再放入8項核心動力,會變成下圖:

根據此圖,《魷魚遊戲》第一季大量運用了左上(總獎金456億韓圓)、左下(只有一人獨得)和右下(輸了會死)的核心動力,驅動197名參賽者願意用命賭一把。《魷魚遊戲》系列將內外在的負向動機和外在的正向動機最大化,打造出一場恐懼和貪婪的生存遊戲。

直播主可以從《魷魚遊戲》中學到什麼?

一齣以遊戲為主題的電視劇能展開成為商品品牌,對於品牌直播主,看似不相干,其實有3大啟發點:遊戲元素、選品邏輯、符號印記。

遊戲元素
「遊戲」元素在直播裡經常出現,目的在於吸引流量以及增加觀看時間,像是抽獎、送購物金、限時低價等方式。

然而,遊戲要有效,就必須十分了解用戶:他們是誰、想要什麼、來這裡的目的等資訊,來設計遊戲。就像《魷魚遊戲》的參賽者清一色都欠下巨債,巨額獎金有致命的吸引力。

一般來說,設計外部正向動機的遊戲,好比抽購物金、抽名牌包對新用戶或路過客有效;內部正向動機的遊戲,像是累積金額享受VIP尊榮、買越多捐越多的慈善直播,對已經產生歸屬感的舊用戶有號召力。

選品邏輯
一場直播帶貨,通常可分為引流品、利潤品、福利品和爆品4類商品,各有不同功能,要搭配的遊戲也並不相同。

引流品排在最前面用低價吸引流量,會用外部正向動機的遊戲來吸引人潮,好比送購物金、超低價,要讓用戶留下來的動機。

利潤品是對品牌而言收入最好的商品,通常直播主也會在此停留最久時間,把產品講得最仔細,可以藉由內、外部正向動機的遊戲一起搭配,如設立參加門檻,讓參加者抽大獎。

在產品說明的過程中,向用戶訴求歸屬感和成就感,創造出對獎賞的期待,讓他們留下的時間可以更久。

固定的符號
《魷魚遊戲》之所以能創造聯名的商業價值,在於它型塑了特定的視覺符號,而且這些視覺符號都非常直覺:顏色(綠色、白色、桃紅色)、形狀(O、△、▢)、場景(兒時遊樂場)與人設,用這些視覺符號不停強化觀眾的印記。第二季推出前,Netflix在現實場景中重現這些顏色、形狀和場景,馬上就能讓人聯想到《魷魚遊戲》。

品牌直播主可以反思的是,雖然直播場景不大,
有沒有特定且直覺的視覺符號,顏色、形狀、場景、人設,讓用戶看到立刻聯想到該品牌?

在注意力散漫的年代,《魷魚遊戲》凸顯了「遊戲化」(gamification)對提升娛樂體驗、增加用戶停留時間的效果。直播主透過符號包裝,打造出一個可參考的商業模式。

然而要把《魷魚遊戲》的商模轉移到品牌直播間,除了維持遊戲化、符號語言的元素,同時要回歸品牌直播的平台結構,考慮用戶輪廓、選品與排品邏輯、銷售節奏等,才能創造用戶真實而持久的愉悅體驗。

責任編輯:陳瑋鴻
核稿編輯:倪旻勤

文章刊登於商周

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management/blog/3017539

想要了解就醬播提供的價值服務嗎?

讓我們快速探索就醬播的服務

立即聯繫專員為您說明介紹

聯繫專員 了解系統價值
近期消息

 ​2025年4月7日

 ​商業周刊專欄

傳統農會變身直播帶貨霸主!600場直播賣出2.2億

摘要: 1. 新北市農會6年來透過600場直播,累積2.2億銷售額,並以OMO模式整合網路電商、直播與實體通路,獲頒2023年科技農企業菁創獎...

 ​2025年3月31日

 ​商業周刊專欄

拼多多台灣免運,零售業如何自保?3大關鍵找回市場主導權

摘要: 1. 拼多多正式在台灣提供免運服務,將對本地零售業造成衝擊。 2. 零售品牌要與拼多多區隔,不能僅靠低價競爭,應關注消費者的核心需求...

 ​2025年3月12日

 ​商業周刊專欄

「OpenAI的12天直播」,重現賈伯斯蘋果發表會的教科書

摘要: 1. OpenAI從12月5日起,展開為期12天的直播秀。創辦人奧特曼用親民的方式,向世人展示OpenAI的新產品和服務。 2. 將...

更多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