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
1.隨著消費習慣轉變,行銷領域出現了新趨勢:消費者接觸到品牌的管道分散化、消費者的消費通路碎片化、爆品迷因化。
2.品牌方必須將直播電商視作經營策略的一部分,規劃在年度策略中,並安排預算來執行。
3.品牌方平時應投入社群經營,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認同感,這樣才能幫助直播帶貨的轉換率。
過去幾年的新冠疫情,和今年2次颱風襲台放的颱風假,都讓零售業面臨一個新的消費場景:即時購物(Real-time product purchasing)。消費者不再受限於特定的空間,在任何時間、地點都可以消費。
隨著消費習慣的轉變,行銷領域出現了以下新趨勢:
1.接觸點分散化(Decentralization):消費者接觸到品牌產品服務的地點變更多元,讓單一行銷效果變差、成本也提高。
2.消費通路碎片化(Fragmentation):消費者在不同通路都買得到同樣產品或平替品,影響轉單率。
3.爆品迷因化(Memeification):品牌接觸客群時間變短、場景變多,用戶面貌逐漸模糊,根本不知道爆品為何而爆,難以複製成功模式。
顧問公司麥肯錫分析指出 ,產品、服務的「品銷合一」(同時發生行銷和銷售)特質,透過社群平台的槓桿效應,提高轉化率。相較於傳統購物通路,直播電商更能回應新購物型態,讓直播電商成為電商下一波成長動能。
麥肯錫點出直播電商的新打法「品銷合一」,要掌握這套打法的關鍵,必須做到3件事:
1.直播電商必須成為經營策略之一
老闆需釐清直播電商在公司的定位。
直播電商成為品牌方回應消費者需求的新銷售管道,因此必須瞭解到直播電商,不只是銷售活動,而是是經營策略的一環。
在規劃年度策略和預算時,直播電商就必須列在行銷項目中,初期目的在於增加銷售通路,不讓消費者旅程出現斷點。直播電商在行銷預算的占比可以少,但不能沒有。
直播電商就是把產銷一條龍的服務,全部濃縮在4小時以內的直播帶貨,相當複雜,需要時間熟悉。
2.製作「品牌直播帶貨地圖」
品牌做直播帶貨是「貨帶人」,直播主個人做直播帶貨是「人帶貨」。既然品牌是「貨帶人」,在直播過程中就必須展現出品牌的價值主張(Value proposition),強調差異化。
因此在做直播帶貨前,品牌方必要盤點、分析競爭對手的直播帶貨現況,並畫出「直播帶貨地圖」,找出自家產品贏面較大的關鍵切入點。
舉例,美妝品牌要做直播帶貨,就必須先列出一年來所有做直播帶貨的美妝品牌品項、價位及消費客群,接著畫出4象限圖。
再將蒐集到的競業品項填入4象限中,你便能清楚掌握目前所有競業品項的分布狀況。
究竟自家品牌能在紅海中取得絕對優勢(掌握關鍵配方或資源),還是能在藍海中出奇致勝(針對新用戶提供全新解方),在「直播帶貨地圖」上會看得清楚許多,有助於你做出下一步決策。
3.不能缺少的品牌社群經營
品牌直播帶貨想衝高轉換率,並擴散到新客戶,一定要善用品牌的社群資本。
社群資本需要品牌方平時投入經營,不可能有速成的方法。許多品牌常受限於人員編制因素,不是沒人力經營社群,就是引進機器人,這些方法都無助於累積品牌的社群資本。
能讓社群資本發揮槓桿效應的方式,是做好人與人的連結,讓消費者產生品牌認同,下單不再只是為了滿足痛點,而是支持品牌價值主張的行動。
品牌的社群經營要做到這樣的深度,必須倚靠專業團隊的人性化互動,搭配數據分析的專業選品,以及提高後台與供應鏈的韌性,才能啟動品牌直播電商的飛輪效應。
換言之,隨著消費者接觸到品牌的管道越來越分散,也顛覆了傳統的消費者使用旅程,品牌方在搞不清楚哪裡是消費者旅程起點的情況下,透過社群聚客就成為必要的手段。
我曾聽過不少品牌方說「想試看看直播帶貨」,但我必須老實說,沾醬油的心態很難讓品牌方發揮出直播帶貨的真正威力。雖然每一款直播爆品看似橫空出世,實際上都是團隊一步一腳印的用心良苦,沒有理所當然的捷徑。
當我們站在經營的角度看直播帶貨,並做好每一步的規劃,這個起心動念已經贏在起跑點。至於要嚐到成長的果實,有賴於後續的執行力和即時復盤。
責任編輯:陳瑋鴻
核稿編輯:倪旻勤
文章刊登於商周
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management/blog/3016867